案例中心

地缘政治与足球:直布罗陀为何跨越 400 公里选择葡萄牙作为临时主场?


在 2025 年 6 月 10 日的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中,直布罗陀主场 0-7 不敌克罗地亚,这场比赛的特殊之处在于,直布罗陀并未在本土的维多利亚体育场作战,而是远在 400 公里外的葡萄牙阿尔加夫体育场。这一 “舍近求远” 的选择背后,交织着体育设施的硬性限制与百年领土争端的复杂博弈。

一、本土球场的 “致命短板”

直布罗陀的维多利亚体育场并非不存在,但其设施长期不符合欧足联的国际比赛标准。这座建于 1931 年的球场最初是板球场,1998 年才改建为足球场,容量仅为 5000 人,且缺乏现代化的灯光、转播设备和球员通道。尽管直布罗陀政府曾计划投资 1 亿英镑重建维多利亚体育场,但工程直到 2022 年底才启动,预计完工后容量提升至 8000 人,而在此期间,球队不得不继续寻找替代场地。

更关键的是,维多利亚体育场的地理位置敏感 —— 它位于直布罗陀与西班牙相连的地峡上,而西班牙一直主张该地峡的主权未被《乌得勒支条约》割让给英国。这种争议使得该场地的扩建计划长期受阻,直布罗陀足协甚至一度计划在南端的欧罗巴角新建体育场,但最终因财政和政治压力放弃。

二、西班牙的 “政治壁垒”

从地理上看,西班牙南部的加的斯、塞维利亚等城市距离直布罗陀仅数十公里,且拥有符合欧足联标准的大型球场(如塞维利亚的拉蒙・桑切斯・皮斯胡安球场可容纳 6.5 万人)。然而,直布罗陀作为英国海外领地,与西班牙的主权争端持续了三个世纪,导致西班牙在体育领域对直布罗陀实施 “政治回避”。

2013 年直布罗陀加入欧足联时,西班牙曾强烈反对,并多次在国际赛事中阻挠直布罗陀使用西班牙场地。例如,2016 年欧洲杯预选赛期间,西班牙拒绝直布罗陀在马拉加的玫瑰园球场比赛,迫使后者转向葡萄牙。这种政治对立甚至延伸到球员层面:2024 年欧洲杯期间,西班牙球员罗德里高唱 “直布罗陀属于西班牙”,引发直布罗陀足协投诉,欧足联不得不介入调查。

米兰官网

三、葡萄牙的 “中立避风港”

葡萄牙的阿尔加夫体育场成为直布罗陀的 “第二主场”,源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:

  1. 设施达标与历史渊源:这座可容纳 3 万人的球场是 2004 年欧洲杯的遗产,拥有完善的转播、安保和观众设施,且自 2013 年直布罗陀加入欧足联以来,双方已建立长期合作关系。
  2. 政治中立性:葡萄牙与直布罗陀无主权争议,且作为欧盟成员国,其场地使用不受西班牙的政治干预。这种中立性使得阿尔加夫体育场成为欧足联认可的 “中立场地”。
  3. 经济与旅游联动:阿尔加夫地区是欧洲著名的旅游胜地,直布罗陀球迷可通过廉价航空便捷抵达,而葡萄牙政府也希望借赛事提升当地旅游业收入。例如,2016 年欧洲杯预选赛期间,苏格兰球迷将客场观赛与海滩度假结合,带动了周边消费。

四、争议背后的主权博弈

直布罗陀问题本质上是英国与西班牙的地缘政治角力。1713 年《乌得勒支条约》将直布罗陀割让给英国,但西班牙从未放弃主权主张,甚至在 2025 年 6 月与英国达成的 “历史性协议” 中,仍要求对直布罗陀机场实施双重护照查验,强化自身影响力。这种博弈直接投射到体育领域 —— 西班牙不仅拒绝直布罗陀使用本土场地,还多次在欧足联会议上质疑其参赛资格。

对直布罗陀而言,选择葡萄牙主场既是无奈之举,也是一种政治表态。正如首席部长法比安・皮卡多所言:“直布罗陀永远不会是西班牙的。” 这种立场在体育场上演为一种象征性的 “客场坚守”—— 即便远离本土,也要在中立土地上捍卫身份认同。

五、未来展望:从临时到常态?

地缘政治与足球:直布罗陀为何跨越 400 公里选择葡萄牙作为临时主场?

尽管维多利亚体育场的重建工程已启动,但直布罗陀短期内仍需依赖阿尔加夫体育场。不过,这种 “客场主场” 模式正逐渐被球迷接受:2023 年世预赛期间,数百名直布罗陀球迷自费前往法鲁,在看台上高唱国歌,形成独特的 “跨国主场文化”。

更深远的影响在于,直布罗陀的案例揭示了小国在国际体育体系中的生存智慧 —— 当本土资源有限时,借助地缘政治的缝隙寻找合作伙伴,或许能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。而葡萄牙的阿尔加夫体育场,也因此成为了欧洲足球版图中一个充满政治隐喻的 “飞地”。